首页>资讯 > >正文

全球球精选!全面摸清胶济铁路遗产家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胶济铁路作为我国较早修建的铁路动脉,深刻影响了20世纪初至今沿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风貌。不同时期的胶济铁路遗产融入当地的城市发展与人们生活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廊道。

价值、站台与沿线观察

从胶济铁路的多重价值来看,胶济铁路是中国最早建设运营的铁路之一,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其建造和运营历史与中国近现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使胶济铁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作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和纪念碑。近代胶济铁路的修建还改变了山东原有的经济格局,使山东的经济重心东移,即由运河沿岸转移到胶济铁路沿线,带动沿线农工矿业的发展,促进山东近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胶济铁路见证了山东沿线城市的兴衰史。沿线城市都有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近代铁路遗产的杰出代表。此外,胶济铁路具有较高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近代铁路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建筑设计、建造水平的实证。

从站台来看,胶济铁路站台建筑从早期的德国古典主义、德国青年派到中西合璧风格到后来的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了山东近代建筑的几种主要风格。胶济铁路沿线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以青岛为核心包括大港、高密、胶州、坊子等站房建筑多采用德式建筑风格,其中青岛站及大港站采用了德国浪漫主义风格。第二种是以中式屋顶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采用西方建筑立面处理方式,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例如,坊子、潍县、张店等站房建筑。第三种是以济南为核心的站房建筑形式。受当时济南开放的城市文化环境影响,建筑类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既有从建筑体量和设计手法都具有典型西方文化元素的商埠区火车站,又有具有德国古典式建筑特点融合了中国传统屋檐形式的黄台火车站。可以说,胶济铁路沿线站房建筑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从胶济铁路沿线观察,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呈线状分布,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青岛段、潍坊段、淄博段、济南段,各段主线首尾相连呈东西连续的线段式分布,其中潍坊段规模最大。淄博段由张店站向南延伸,作为胶济铁路支线,构成南北向轴线。

周边及沿线建筑现状

我们曾对胶济铁路周边建筑进行评估,共调研胶济铁路周边的近现代建筑560余栋,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建建筑居多。周边建筑中健康度Ⅰ类建筑占65%,Ⅱ类建筑占22%,Ⅲ类建筑占7%,不详占6%。说明周边建筑质量普遍较好。

胶济铁路周边建筑中建筑风貌与近代建筑风貌基本一致的占32%,相协调的占42%,不协调的占15%,极不协调的占11%。这说明周边建筑大多数风格与近代建筑一致或相近,但是仍有26%的建筑影响、破坏了胶济铁路沿线铁路遗产的整体风貌。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在建筑位置、规划格局、建筑形式方面基本保持现状。在选取的73处代表建筑中,真实性A级占47%,B级占38%,无法评估的占15%。真实性较高。

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残损现象普遍存在,木结构常见残损现象为开裂、腐朽、蛀蚀等,砌体结构常见残损现象为风化、酥碱、墙体开裂等,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残损现象为开裂、屋面与墙体开裂渗水、钢筋锈蚀等。在对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进行现状修缮时,部分建筑的使用单位改变了原有建筑的格局及门窗样式,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使其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标签:

相关阅读